(本网讯)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锚定建设高水平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目标,我校材料与化工学院迅速行动、统筹谋划,通过深化思想共识、加强校际合作、优化育人体系、攻坚科研任务等举措,将改革精神转化为学院发展的强劲动能,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召开系列会议 凝聚改革共识
8月底以来,学院分别组织召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全体教职工大会、教研室主任会议、科研团队负责人座谈会等会议,学院党委书记陈卫星、院长杨忠对改革精神进行详细深入解读,要求各项工作要对标国家重大需求、学校发展目标、学院学科方向等指标,提前布局筹划,进一步凝聚改革与发展共识,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紧跟学校高水平建设步伐。


校际交流取经 合作共促发展
学院先后多次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围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深度沟通与交流,为学院目标责任考核、基本工作量设置、全员岗位聘任、绩效考核和分配办法等提供了实践经验借鉴。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一致表示将深化合作,整合资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为国家材料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优化课程体系 强化校企联动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在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校企联动方面持续发力。
在课程体系优化上,学院积极推进微专业建设与AI辅修课程开发。围绕行业需求和学科前沿,学院精心打造“3D打印技术”等微专业,整合多学科资源,让学生掌握前沿专业知识,提升跨学科综合素养。同时,AI辅修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接触人工智能技术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运用AI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此外,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果,《实验室公共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成功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高分子物理》《金属材料与可持续发展》及其教学团队荣获第三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这些优质课程资源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院在实践教学中深耕实习就业联动机制,与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取得显著实绩。5月13日,与陕西茂松科创有限公司签约,围绕实训基地共建、企业奖学金设立、人才联合培养达成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5月30日,学院领导带队组织毕业生赴陕西中测汇谷分析检测有限公司开展现场面试,8名学生当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愿,高效打通供需对接通道。7月9日,“访企拓岗”实践队赴西飞科技(西安)工贸有限公司调研,双方就人才培养、用人需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2026届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聚焦科研指标 产出高质成果
锚定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关键性科研指标,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申报与立项成果显著,202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2项;组织申报慧眼行动、KGJ十五五技术基础、基础科研等国防项目指南5项,申报陕西省科技厅项目39项,教育厅项目16项。学院牵头,组织各方向教师前往114厂、榆能集团等大中小军工和地方龙头企业20余次。
高水平成果研究持续突破,鼓励教师开展高水平成果研究,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发表SCI论文61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学院王岩、陈建、何朝政、丁仁根、吴新明、陈卫星、苗鹏等教师凭借在相关领域的突出学术贡献,入选2025年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进一步彰显了学院师资队伍的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
下一步,材料与化工学院将持续以学校全面深化改革为指引,聚焦学科建设短板、人才培养痛点、科研创新难点,进一步细化改革举措、压实工作责任,在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持续突破,以更实作风、更优成果为学校建设军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添砖加瓦,为国家材料化工领域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贡献更多“材化力量”。
文:贾心洁 图:材料与化工学院 审核:陈卫星 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