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INDEX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五育并举 以智启人 西安工大师生共创全过程云端教学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1-12 点击:

突发的疫情,打乱了正常学习生活节奏,疫情防控期间,西安工大各教学单位积极应对,广大教师团结一心,五育并举,战胜疫情影响,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体教师面对不期而至的新学期教学任务,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积极创新,针对线上教学特点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技术,精准施教,共同建构全新形态的线上课堂,依托“云端课堂”“云端考试”“云端实训”等多种多样的线上教学活动形式,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提升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育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推动融合育人: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技术,构建知识能力培养的新范式

由于疫情影响,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被迫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态已经无法实现,如何有效开展线上教学,探索以云端教学形式传授知识、培育提升学生技能的课堂新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学校专项建设的泛在式教学平台,目标就是推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切实开展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落实学生中心理念和产出导向,构建新的教学形态,推动课堂革命。新的教学范式中,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积极发展学生智力、知识和技能依然是教学的目标,但新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互动、质疑、讨论乃至辩论应成为新的课堂形态改革方向。

新生院王艳红老师的《高等数学》课程就展现了这样一幅全新的课程画像。线上教学平台的“课程画像”显示,王老师这门课程属于“活跃课程”,“课程资源丰富”“签到率优秀”“课堂氛围良好”“学习完成率优良”“学生成绩优秀”。

王艳红老师的课堂是腾讯课堂和超星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直播授课,王老师很好地利用了平台功能和直播工具,强化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王老师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课前5分钟签到,引导学生及时进入线上课堂;上课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直播工具的讨论区作答,引导学生融入教学过程;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在透彻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动脑(自主思考问题),动手(演算及在讨论区作答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中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同时发现同学们在学习上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保证线上课的优质优量。看看学生伸出大拇指点赞的照片,也可以感受到这样的课堂受学生欢迎的程度。

拥有这样课堂的老师不仅仅王艳红一个,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5.3%的同学认为任课教师注重互动,课堂互动氛围好,这说明大部分老师比较关注学生的反馈、状态,注重课堂互动并得到学生的认可。

教学平台统计显示,更多的任课教师能利用线上平台开展实施多元化评价,或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通过全过程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更多的同学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1月1日-7日,泛在平台教师活动数45588pv,新增任务点1728个,发布课堂活动1885个,发起讨论413个,发布作业254个,批阅作业2630个。

二、创新智育载体:推动线上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搭建知识能力培养的新载体

高水平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线上课程建设。西安工业大学专门发布了线上教学规范,强调贯彻学生中心理念,注重教学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技术,结合线上教学特点,精准施教。这就要求每位老师都要熟练掌握教学平台功能,积极进行线上课程建设,保证教学运行的平稳进行。

教学平台统计发现,2022年1月1日至1月7日,全校教师共组建课程2121门次,新建课程423门。

发掘数量适当、难度适中,能有效补充或拓展教材内容深度和广度的优质音/视频、参考文献、参考书、课件、讲稿等优质教学资源3248个,助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说明我校大部分任课教师已能较好掌握线上教学方法和发挥智慧教学工具的作用。图示的是各教学单位新建课程及资源上传情况。

充分利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也是加强线上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新学期,我校选择了超星尔雅和智慧树平台115门课程作为通识选修课,涵盖德育、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等网络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对校本课程资源非常有益的补充。目前已有3万余人次学生开始了线上修读。

1月1日-7日,学生在泛在平台上的活动数为1701132pv,参与课堂活动65817人次,学生讨论8425个,完成任务点446980人次,完成作业11397人次。

、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虚实协同,“智”造工场创新线上实践育人模式

工业中心构建“三上一下,四位一体,虚实协同”实践教学新模式,“线上入场安全教育+线上基础理论与实训演示+线上虚拟仿真实训+线下实操训练”,快速适应网络教学环境,确保实践教学如期、高质、顺利开展。《工程训练入场教育与安全规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匠精神和安全规范,学生线上考核通过后方可入场实操;线上虚拟仿真平台保障学生在数字化虚拟环境中完成工程认知和相关设计分析;线上教学部分与线下实操训练既紧密融合又相对独立,确保实训课程虚实协同,实质等效。

、创新线上评价方式:围绕产出导向,推进线上育人评价方式改革

突发的疫情打破了已经准备就绪的线下考试进程,原定计划进行的考试无法正常进行,老师们按班级和教室捆扎好的纸质试卷只能静静搁置,师生们驾轻就熟的按统一安排的时间、地点到达考场也已经无法实现。怎么办?疫情是挑战,也是契机,各教学单位积极探索,尝试采用非标答案试题,多题多卷、乱序组卷等方式,抓住知识能力培养评价核心要素,推动考试改革发展。

云端考场,非标答案助力线上线下考试实质等效

科学制定考试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和超星公司反复协商论证,决定依托超星智慧考试平台实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期末线上考试,推动课程线上考试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制定了《2021-2022第1学期线上考试办法》,按照“教研部申请组织、学院批准协调,教务处备案指导”的原则,科学制定期末线上考试方案,积极稳妥推进线上考试。

增强试题开放性,突破传统闭卷考试藩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之前在线下考试中一直沿用闭卷考试的模式,但在近年来思政课程内容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背景下,经过学院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反复研讨论证,老师们已然认识到,考试越来越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考试要为考生回答问题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能为考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提供机会。课程教研部决定将本次考试定位开卷形式,允许学生查阅纸质参考资料与教材,独立回答问题。针对有老师提出了线上开卷考试的监考问题,学院和教研部要求考试平台提供至少1:5的题量供系统随机出题,选择题顺序、选项均乱序。且题目内容、结构与分值都须经过教研部筛选、审核,考试发布的各项参数设置均统一要求。

加强监考巡考,保障正常考试秩序。考试过程中,由学院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巡考,学院主管教学领导对考试过程进行了全过程跟踪,通过参与监考、监测监考群消息动态,听取监考老师反映等方式及时发现与处理有关问题,特别是及时处理监考群里各学院监考老师反馈的问题,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多题多卷,乱序组卷防作弊

建筑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选择线上考试后,主考教师杨大伟就着手开始准备,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契合线上考试的形式,杨老师对期末试卷进行调整、在超星系统重新出卷。杨老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线下分组完成一个具有科研性的成果占总成绩50%,线上考试占50%。线上考试题型分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三部分,出题量为考试量的3倍,共计出了十套试卷。考试当天随机组卷,并实行打乱题目顺序,以保证参加考试的24名学生在同一时间段看到的试卷试题都是不一样的。随机组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间互相抄袭,有效防止作弊。

杨老师说,这是他有史以来第一次选择线上期末考试,所以在这方面,自己也是“新手上路”。为保证考试能够顺利开展,杨老师参加了两次由教务处组织系相关平台技术人员为老师进行的线上考试操作培训及答疑,认真学习了使用平台考试的每个环节的操作。考试顺利结束后,杨老师说这次挑战对于他来说是成功的。

随机抽题,线上“对话”很公平

新生院《大学英语拓展课》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了本次线上考试主要以自我介绍+对话+问题陈述形式展开,卢红霞老师说:这次线上考试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的过程,大家配合得也很有默契。为了保证考试效果,每组两名学生考试时间共10分钟。学生进入腾讯会议自我介绍后,四选一随机抽取对话的话题和十七选一随机陈述的问题,保证每组学生的考试不会重复。

注重管理育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张弛有度抓好线上教学组织

为落实校党委书记刘卫国对新学期线上教学工作提出“张弛有度、协调有序”的总体要求,教务处以“一方案,一张表,一规范,一要求”为抓手,做好线上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要有一个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教学运行方案,既要求有高度的灵活性,满足疫情防控经常性的核酸检测、错峰用餐等要求,还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能因此影响学生线上学习。由此,学校明确了“一个要求”,教师授课时要设置直播视频可回看,每节课均需留存教学录像,以备不能按时上课的学生、或有学习需求的学生回看。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运行管理,还应关注到学生线上学习的负担,做到“张驰有度”,实施柔性管理,合理安排线上教学任务。在课程安排时,充分考虑学生在宿舍进行线上学习的实际状况,对周学时较多的课程进行调整,并对课程在周内的时间分布合理调配,人均周学时20课时左右。

学生满意度调查显示,84.6%的学生认为课时安排适当,由此可见,“张弛有度”的教学安排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而对新学期第一周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收获的评价,85.0%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

文:刘振亭、吴朝岳童王春景  审核:闫莉  编辑:王琛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