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8月18日下午,我校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做学术交流。成会明院士做了题为“Exploration of New 2D Materials and New Properties”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成会明深入剖析了二维材料的起源与发展现状。他指出,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前沿之一,这类材料展现出多种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子器件、光电器件、能源器件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科研人员已能通过化学剥离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方法制备出多种高质量的二维材料。然而,对于那些在三维方向上化学键异常牢固的非层状材料,传统的剥离手段则难以奏效。针对这一挑战,成会明院士团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创造性地采用双金属基底CVD技术,并引入硅元素作为关键变量,成功在实验室内合成了自然界中从未存在过的新型二维材料——MoSi2N4。该材料的热导率性能超越了所有已知的二维半导体材料。这一特性对于解决未来高密度、高性能电子器件的散热瓶颈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下一代芯片技术奠定了超导热的物理基础。
此外,成会明院士团队还深入探究了已知二维材料的新兴物理性能,包括超高的离子电导率、巨大的磁光效应,以及在近室温条件下观察到的二维材料向块体材料的烧结行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兼具原创性、引领性和颠覆性,对于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翔实,拓展了我校师生的视野,为我校的科研工作启发了新思路。
报告会前,成会明参观了新能源研究院相关实验室。
研究院全体师生听取了报告。
成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碳材料与能源材料科学家。曾担任1项科技部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和2项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连续三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并主持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授权专利及PCT专利280余项,有关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和电池材料等技术被转移转化成立了多家高技术公司。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200余次,发表论文880余篇,被引用150000余次,H因子170,被科睿唯安选为化学、材料学、环境与生态学三个领域高被引科学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2006,2017,2021)、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美国Charles E. Pettinos奖、德国Felcht奖、美国ACS Nano讲座奖等奖励。
文、图:亢蓉 审核:李颖 编辑:常玢超